|
转华商论坛上的一篇提到咸阳的文章
孩子不能正常入学,求助呀!
又到了小学上学报名的季节,家长去学校给孩子报名上学,教育部门不尽合理的学区划分以及各个学校的“土政策”真是难坏了家长。“如今上个小学真是比上大学还难呀。”报名的家长无不感慨。不仅是报名的程序繁琐,所需的证明材料多如牛毛,连交纳的所谓:“跨区费”也是贵似天价。如此的报名上学,比上大学还难呀!
问了几个家长,才知道是:咸阳市教育部门不合理的学区划分才导致出现跨学区的择校,也才有了学校动诸几万元的天价的“跨区费”!
一位家长说他们家与所想报的学校就一条马路之隔,从家到学校就几分钟的路程,但却不在此学校范围内,自己的小区却被教育部门划分到了距离家6公里以外的另外一所学校。那个学校不是不可以上,但一想孩子那么小,以后得“舍近求远”天天接送孩子上下学,一是来回那么远不安全。乘坐校车吧,近来校车事故频发,家长也不放心。因此咬牙说:交点钱上小区对面的那所学校吧,可是去学校一咨询,招办的主任说:一是要先考试,考的好了才要不好的不要。二是要交纳3-5万元的借读费(也就是跨区费)。听了主任的话,家长心都凉了。如今孩子上个学怎么那么难呀。“原本想着3-5千元的借读费就行了没想到要这么多,天价呀!
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就近入学的原则,在这里成了交天价“择校费”才能就近入学。
因此一位家长听从了另外一位家长的建议:到中华路小学学校的学区范围内租赁了住房,又去办了假的户口本和另外的那些证明材料。另外一位家长也如此造假,审查是通过了,但却在孩子面试过程中老师的提问下露出了马脚。因为学校知道孩子不会说慌,因此就让老师以面试的理由套取真实的家庭情况。如此不合理的学区划分造就了“天价”的跨区费,也造就了知假造假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猫鼠之斗,同时也让孩子从上学之初就学会了欺骗。(家长也是没办法呀,为了让孩子能顺利入学,只能让孩子学会说慌)
有不合理的学区划分,还有部分学校自己还制订了所谓的“土政策”。让孩子正常入学变得难上加难。但目的只有一个:最大化的收取所谓的“跨区费”。
《义务教育法》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以户籍地做为入学标准,就近入学。
但是,有一个家长,爱人在外地部队工作,户口也在外地,因此有的小孩之后,她就把孩子的户口放在自己的名下,与自己一起在单位的集体户口之下。原本孩子的户口就在学校的学区范围内,但实验学校却以孩子是集体户口不是家庭户口为理由,不让其按正常义务教育入学。非得交纳一定数额的“跨区费”。户口在本学区,学校都不让顺利入学,到了别的学校,更得明正言顺的交纳“跨区费”。没有办法,只能咬牙交了。那位家长交纳之后说:真是冤死了,原本我们就不跨区,还得交纳跨区费,交费后连个收条都不给,真是有理也无处说去呀!
如今咸阳的各个学校此风愈演愈烈,并且相互攀比起来还出现水涨船高的局面了,有部分学校生怕收费低了,有自跌身价之嫌,因此也在悄悄的酝酿涨价!
不合理的学区划分以及各个学校的“土政策”致使原本应该清洁的义务教育变得面目全非,也使社会风气更为混浊。如果孩子哪天明白了,社会的未来又该如何对待未来的社会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