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闻仅授权华商网和腾讯网转载,其他转载须联系授权,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草德村墓碑高约4 米,被杂草包围
近日,有人在论坛上发帖称,永寿县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墓碑,因村庄复垦面临不保。昨日,永寿县旅游文物办表示,该墓碑已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获批后将派专人保护。
网曝墓室多次被盗
4月15日,网友“a15829095965”在论坛中发帖称,近日永寿县上邑乡草的(德)村,要对旧庄基进行改造,旧庄基的后面有一座墓碑,顶部是用砖瓦雕刻成的花纹,墓碑中央是一整块石板,中间刻有“皇清”二字,两边刻有对联,石板上刻有很多铭文,铭文两边呈拱形刻有许多人物。
听村里老人讲,以前整个墓碑周围,全是石头雕刻而成的石人、石羊、石马,面积覆盖整条街的庄基,此墓先后被不法分子挖过三四次。
从百余字的网帖中,不难看出发帖人对文物遗迹强烈的保护意识。
墓碑完好字迹清晰
昨日下午2时许,按照网友提供的地址,记者来到永寿县上邑乡(现为常宁镇)草德村,经村民指引,在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弃窑洞式村庄附近,找到了该墓碑。
墓碑高约4米,坐西向东,被砖墙围拱,建筑艺术相当完美;磨砖对缝、五脊六兽,碑面雕刻有人物、花卉等,线条分明;墓碑上部中央刻有大号“皇清”二字,墓碑分前后,两边各有对联,字迹清晰可辨。
碑文显示,该墓碑立于咸丰四年,即1854年,距今158年。上有“妣、考、孺、府”等字,疑为其父母所立。
据村中一老人讲,墓碑到底有多长时间,他也记不清。他只记得原来墓碑四角有风铃,每次起风时,会发出悦耳的铃声,墓碑顶部还有狮子等动物。但随着时间流逝,墓碑的围墙、图案等已被损毁。
“以前县文物部门、镇政府都来调查过,但到底属不属于文物,我也不清楚。”草德村村支书孙小利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墓碑绝对不会因旧庄基复垦而被推倒。
孙小利介绍,该村从2006年起,响应政府号召开展旧庄基复垦。五六年时间内,曾居住于老村子内的240余口人逐渐搬至新农村,旧庄基遂成为一片荒地。
谈及墓碑的历史缘故,孙小利说,他们村有孙、王两姓家族,他曾从村中老人口中了解到,该墓碑应该属于清代年间一名王姓富裕之人所建。
已申请县级文保单位
昨日下午4时许,永寿县旅游文物办公室一名师姓工作人员得知此事后表示,他们曾接到村民反映,也派人实地查看过,最终确认该墓碑为一般田野文物。
“田野文物最好的保护方式是就地保护,而每个乡镇都有文保员。目前,我们已经将这个墓碑申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师姓工作人员称,申请获批后,将派出相应固定文保员对其进行保护。
本报记者 赵方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