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闻仅授权华商网和腾讯网转载,其他转载须联系授权,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气温飙升,爱美女孩用衣服遮挡烈日 马路上骑车的行人可以互相打伞防晒,但是坐在车筐内的小狗就有些遭罪了本报记者刘强摄 昨日,北京热力似火,温度高达38℃,这也是北京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温。除了北京,国内大部分地区也被高温覆盖。我国多个省份纷纷出台或酝酿出台规定,保护高温下劳动者的权益。
多地出台规定保障高温津贴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对1960年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意见稿对“高温天气”作了明确规定——地市级以上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就算高温天气。
广东省率先对高温津贴的具体发放办法作出了明确规定——33℃以上的露天工作称为高温作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150元,或者每天6.9元。此外,我国多个省份也纷纷出台或酝酿出台规定,保护高温下劳动者的权益。
立法保护高温劳动者单位严重违法担刑责
目前正在修订的防暑降温立法征集意见已经结束,其中提到气温超过40℃要停止室外作业;高温作业中暑可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严重违法要担刑责。中国人民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洪道德认为,按照中国国情,以38℃作为标准似乎更合适。
洪道德:40℃有点高了,应该考虑是38℃比较合适。人的身体正常温度是37℃,随着气候的异常应该体现以人为本,这个情况下我认为应该把这个温度控制在38℃,到了40℃从气候上讲已经是非常恶劣,非常极端的。
◎相关链接
美国:保证向工人提供清凉饮料
在美国,劳动保护意义上的“高温”,不仅仅指空气温度上的“高温”,更指劳动者所感受的“高温”。根据相关标准规定,美国劳动者体核温度不应超过38℃。
被政府部门列入高温工作环境的种类,包括炼钢、炼铁、烹调、蒸煮、工业洗涤以及室外建设工作等,如果是炎热酷暑室外劳动强度大,室外的温度超过25℃到28℃区间,规定工人必须在每个小时当中最起码要休息半个小时;如果是高温达到超过30℃,每个小时当中只能工作15分钟。
同时工人也必须要穿透风的夏季工作服,公司也被要求要保证向工人提供清凉饮料,并教育工人识别因为高温引发的身体不适的症状,并及时通报给负责人员,也让工人识别各种救急的工具和救急的物品。
加拿大:31.4℃就算是“高温”
在加拿大,31.4℃就算是“高温”。
加拿大职业安全保健管理局对劳动环境的温度测试,是暂时没有具体的温度标准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测试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因素居多,其中包括热度和湿度的综合效果。
政府一般对公司的要求是凡涉及到高温工作环境的工种,一定要对工人进行高温安全教育,对工人的身体条件、年龄状况等进行分析,按照情况分配工作。
同时要求工人应该能够辨认出中暑或用因温度引发身体不适的征兆。
公司对每个人工作的身体状况要保持高度关注了,检查人员对工人工作前要量体温、心跳和体重,这个数据同工作之后进行对比,如果工作之后工人心跳超过110,工人下次的工时就必须缩短1/3,同时被要求适量增加饮水。
日本:达到33℃就能静坐休息
《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说,在高温的界定上,日本采用的是WBGT指数,就是湿球黑球温度指数。
这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会通过考虑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热四个因素,同时还会把工作服的质地对指数的影响也考虑在内,日本没有为高温立法。
但是厚生劳动省根据劳动基本法,向各地区发布的高温作业场所防暑降温通知上列出了在何种温度上可以进行怎样的工作。
当指数为25℃时可以做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如搬运重物;当指数为28℃时可以做只用到颈部和胳膊的体力劳动如粉刷;指数达到30℃时可以做些轻松的手工业,如描图、缝纫;而当指数达到33℃时最好停止一切体力劳动,静坐休息。
(据中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