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闻仅授权华商网和腾讯网转载,其他转载须联系授权,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承包的土地一半已种上了草,一半仍荒着 本报记者 周哲 摄
2011年9月,咸阳市渭城区窑店街道办仓张村一位组长,承包了村上130余亩土地,随后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希望通过种植绿化树木和草皮带领村民致富。如今,正是种植草皮的季节,但却因遇到街道办的阻挠,有一半土地没有种植。
承包土地种草
马常林今年39岁,是渭城区窑店街道办仓张村村民。初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2006年,马常林购买了一台装载机,随后又购买了一台挖掘机,通过施工挣钱。
2011年,马常林想着自己的日子过好了,便想为村民办点事。去年5月,马常林回到村里,被村民推选为该村三组组长。
经自己调研和专家建议,马常林发现种植绿化树木和草皮的效益要比种庄稼好得多。
2011年7月26日,由9户村民集资成立燕林园艺种植专业合作社,马常林任理事长。合作社经过了咸阳市渭城区农林畜牧局的审核验收,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承包了130余亩土地。
种草却遇到阻挠
孙师傅今年60余岁,老伴已去世,儿女不在身边,只剩自己一个人住在家里。马常林看到孙师傅家庭条件不好,便雇孙师傅照看土地。今年5月27日,天气晴好。看了天气预报后,孙师傅知道过两天便会有雨,于是建议马常林当日种植草皮。当日上午9时许,孙师傅便开始下地种植草皮。
谁知,四五个人开着一辆白色面包车来到地里,下车后就喊着:“别种了,再种把你的种子拉走。”孙师傅问为什么,对方只说马常林没办完手续。
“他们是窑店街道办的。”孙师傅说,“我认识其中一个姓杜的。”
昨日下午,在仓张村外,马常林承包的田地里,孙师傅坐在遮雨棚下,望着田地的西边是绿油油的草皮,而东边却是黄土。
“昨天要是把草种上了,今天下这点雨就刚好。”孙师傅使劲抽了一口烟后,有些生气地说。
孙师傅介绍,这种草最好是在3月份种植,今年3月种的时候,就遇到街道办的阻挠,没有办法只种了60多亩,剩下的60多亩就荒到现在了。眼看着再不种就不行了,没想到这次还是被挡了下来。
“如果当时种了,现在也和西边的草一样,有将近一寸高了。”马师傅说。
“不交保证金不能种”
马常林承包的土地里,有3亩多原是孙师傅弟弟的田地。他说,这片土地原来是种植小麦和玉米,每年扣除灌溉、买化肥等费用,每亩地收入还不到1000元。
“现在不用干活,每亩就能有1000元的收入,这种事情我们肯定愿意。”他说。
对于这一事情,窑店街道办副主任张勇表示,街道办和村上都是支持的,只是马常林在申请合作社、种植绿化草皮的步骤上有些问题。
张勇认为,按照正常的程序,马常林应该先在村上开证明,经街道办核查后,然后才能上报渭城区农林畜牧局,而实际上,马常林在申请时并没有经过街道办的核查。
“了解情况后,我们要求马常林尽快来街道办办理相关手续,但他两个月都没有来办理。”张勇说,“我们认为他信誉有问题,所以要求他写出承诺书,每亩交1000元保证金。”
承诺书的内容,主要是不在承包的田地里种树。对于为什么不能在承包的田地里种树,张勇说:“是因为渭城区有严格的规划,不能随便种。”
当被问到“每亩1000元的保证金是否有相关政策支持”时,张勇说:“没有具体什么政策和规定,只是希望马常林不要随便种树,承包年限到后,会将这笔钱作为土地的消耗和复植费用。”
实习记者车阳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