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原创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曾被人们经常使用的公用电话,如今只能孤独地站在街头本报记者刘强摄
咸阳市双创办2月1日下发督办通知,要求电信公司全面排查市区所有电话亭,对破损严重并废弃的电话亭即日起在20天内组织自行拆除。
■现象
城区电话亭破损严重
由于在春节前后的多次检查中发现,城区许多电话亭上野广告、积尘较为严重,还有部分公用电话亭已经破损甚至废弃。
针对此种现状,咸阳市双创办下发督办通知,要求电信公司全面排查咸阳市区所有的电话亭,对目前正在使用、设施完好的电话亭,进行清理和擦洗表面的野广告和积尘;对正在使用、但存在破损现象的电话亭,应当及时地进行维护和更新;对破损严重并废弃的电话亭,要求从1日起20天内,组织人自行拆除。
此外,要求咸阳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对破损废弃、影响市容环境的电话亭,依照有关规定对市电信公司进行处罚,对电信公司逾期未拆除的电话亭实施强制拆除,拆除费用由电信公司负责承担。
■走访
电话亭街头受冷落
昨日走访中发现,人民路两侧公用电话倒是不少,七厂什字以东沿路华印物产管理有限公司、消防大厦、肯德基东侧、渭城中学门前以及乐育北路等地,几乎每隔500米左右就会有IC卡公用电话“站”在路边,但是与前几年相比,这些公用电话早已被冷落多时。
因为鲜有人使用和清洁,亮黄色的公用电话上积了一层灰尘。电话亭上或者张贴了野广告,或者直接用黑色签字笔将电话号码写在上面,还有些电话号码上面被刷上一层白色油漆……电话亭被涂成了大花脸。
拿起听筒,发现有些电话已经无法正常使用,而有些电话亭听筒都是倒着挂在上面。在风轮公司门口的公用电话看到,那里只有亭子而电话早已没有踪影,原本放置电话的地方也是锈迹斑斑。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有些人还不止有一个,公用电话自然就没人用了,我家里的座机都几乎没有人用。”42岁的李先生说,既然坏了不能用就拆了算了,省的贴的到处都是小广告,看上去也不美观。
当然,也有市民认为应该保留以应急,但是应该再改进一下。“还是留一些的好,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万一手机没电或者被偷了还能用公用电话给亲戚朋友说一声,现在人警惕性都高,要跟陌生人借个手机用太难了。”32岁的王丽说,只是这些电话都是要插卡才能用的,可现在卖卡的也越来越少,要是那种投币的就好了,这样手机丢了只要投币就可以用公用电话联系到家人了。
■回忆
为省钱排队使用公用电话
通讯手段的丰富确实让公用电话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和它有关的故事却依然让不少市民记忆犹新。
问及是否使用过IC卡公用电话,27岁的王鹏笑着说,“用过嘛,要不然估计早就因为异地恋和女朋友分手了”。
原来,王鹏曾经在哈尔滨上大学,而自己的女朋友却在西安,两人是典型的异地恋。“三四年前用公用电话的人也多,那时候上学本来生活费就不多,每天要是抱着手机打电话估计还得饿肚子呢。”王鹏笑着回忆,那时候几乎每天中午或者晚上都会跟女朋友通电话,所以就在学校的代售点买IC卡打电话,一打电话就是十多分钟,尤其是冬天冻得要命。学校里面公用电话挺多,可还是有同学要排队等。
对于张庆辉师傅而言,公用电话曾经承载了他对家人浓浓的思念之情。张师傅常年在外打工,现在年龄大了都是在离家比较近的地方打工,而七八年前基本上都是和几个工友一起组团在深圳、广州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咸阳,平日里联系家人的唯一方式就是公用电话。
“以前手机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要联系家里人就只有公用电话,而且每次都不敢打太久,在外面挣钱也不容易。”张师傅说,“也就是半个月左右给家里打个电话,向家人报个平安,也问问家里是不是都好,每次三五分钟就把电话挂了。那时候儿子还小,有时候在电话里听见他的声音,眼里都直泛泪花。不比现在,都有手机,打电话、发信息,方便得很,或许公用电话也跟我一样,都开始变老了。”
本报记者 王茸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