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交流

所属分类: 论坛 市民交流

本版主题: 46174

今日更新: 0

投诉爆料、建言献策、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经济文化、求助互助、咸阳论坛。
发布新主题

民间传说篇—后稷教稼、门神传说、柳毅传书

1 / 29045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主题

0

回帖

107

积分

三级

积分
107
发表于 2015-6-21 14: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知咸阳 于 15-6-21 14:49 编辑

  咸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承载的远古和周秦汉唐文明源远流长。产生于这方热土上的丰富生动的民间传说,其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和传承性无与伦比,在我国民间文学中独树一帜,有着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后稷教稼”、“秦琼敬德门神”、“柳毅传书”等民间传说被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中华非遗宝库中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首先,这些民间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后稷教民稼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舜帝表彰了他的功德,《史记》、《诗经》都详细记载和颂扬了他的创业精神。后稷教稼台记载着炎黄民族农业生产远在各国之先的历史,反映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秦琼敬德门神传说源于历史的真实人物,是从历史的真实到民间艺术真实的一种理想化的演绎。柳毅传书则历史地表达了普通民众的情感指向和诉求。

    其次,这些民间传说具有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后稷的故事深深扎根于民间,几千年来,经人民群众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对民间文学的形成和农业发展的历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秦琼、敬德成为门神在章回小说《西游记》、《隋唐演义》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作品中都有记载,在百姓心中广为流传。同时,从彩绘门神到木板年画门神,经过千百年的锤炼,起源于“门神”的年画,艺术品位不断提高,其门神形象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且不同地域形成各自的特色,对研究绘画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柳毅传书,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文学内涵丰富,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再次,这些民间传说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和认知价值。门神传说历史悠久,秦琼、敬德也是我国历来信仰群体最多的神祗。这种特有的民间文化,反映了人们崇拜好汉、敬重英雄、憎恶邪恶、祈求平安的善恶观,具备人类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已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关注。柳毅传书歌颂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弘扬真善美的鲜活生动的范例,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它长期扎根于民间,经过群体性的耳听口传,历久不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因而也承载着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的宣扬功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潜在的教育作用。

    后稷教稼:农耕文明耀千古

    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开创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后稷教稼台巍巍屹立在我市武功县故城东门外,犹如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部农业史书。

    武功是古有邰之地,相传距现在约四千多年前,炎帝后裔有邰氏的女儿名叫姜螈,因心里不舒服经常外出散步。有一天,她偶然发现地面上有一个巨人足迹,觉得好奇,有意踏上去,后来就怀孕生子。人们认为这个无父亲的孩子是个“不祥之物”,就把他抛弃了三次,先后扔在小巷、冰河和森林里,奇怪的是每次都有牛羊、飞鸟和人相救。姜螈认为他是个神孩,就又抱回养育,起名叫“弃”。

    弃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农艺,在母亲姜螈的教诲下很快掌握了农业知识。他看到人们仅仅靠打猎维持生活,食物太单调,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心里非常难过,就决心想个办法来保证人类能生存下去。他想着想着上了山坡,看到满山遍野的树木和花草,突然灵机一动,人们为什么总要渔猎吃肉呢?这些树木的果实、茎叶能不能吃呢?于是,他便决定亲口尝一尝各种野生植物的滋味,以确定哪些能吃、好吃,哪些不能吃或不好吃?遍尝百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为人类找到了大量的食物,后被尊称为“农业始祖后稷”。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神农后稷尝百草,不怕蛇咬狼挡道,死而复生不动摇,只为民众能吃饱……”

    可是,后稷并不满足于这些发现,他看到人们为了找到可口好吃的植物,往往要走很远的路,累得满头大汗。能不能在家门口自己种植呢?他反复思考、观察,惊奇地发现,飞鸟嘴里衔的种子掉在地里,人们吃完的瓜子、果核扔在地上,到第二年又发出新芽,长出新的瓜果树。后来他又发现植物的生长与天气、土壤有关系,就决定利用天气的变化和不同类型的土地,指导人们选育良种,有计划地进行农耕。相传后稷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派神仙下凡送来百谷种子,让他为民造福,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

    “后稷讲学了,教咱种庄稼了!”周民一传十,十传百,教稼台前,农夫们或坐或立,黑压压一大片,静听着后稷讲解农业知识。他挥着手,又是比画,又是示范,每到兴奋处,还下台手把手给人们教农耕新法。“噢好!噢好……”人群发出阵阵赞扬声。后来,后稷还在教稼台上号召并领导人们改进农具,开渠修堰,排水、灌溉,使田野一片绿油油。人们都夸后稷教民种的庄稼穗儿大、颗粒饱、产量高。

    后稷教民农耕,是远古时一位大农艺师。舜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德,把广阔的有邰地赐予他。《史记•周本纪》和《诗经•生民》都详细记载和颂扬了后稷的功绩,教稼台从此名扬天下。它记载着炎黄民族农业生产远在各国之先的历史,反映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几千年来,有关后稷的故事广为流传。

    门神传说:驱灾纳祥护众生

    门神传说中的秦琼、敬德,死后都葬在我市的礼泉县,为唐太宗李世民陪葬。因此,秦琼敬德门神传说由我市申报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门神是我国历来信仰群体最多的神祗之一。民间流传最多的武将门神,当属开唐名将秦琼和敬德。两岸三地乃至世界各国凡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听到有关门神的传说。

    关于秦琼、敬德演变为门神的传说。影响较大的有两种。一种是《西游记》所载:泾河龙王命犯天条,该由唐相魏征处斩。泾河龙王托梦求救于李世民,李世民留魏征下棋,却不料魏征下棋时打了一个盹,就已“梦斩龙王”。泾河龙王由此怪罪于李世民,夜夜纠缠不休。李世民只好召秦琼、敬德于床前守卫,自此得以安寝。另据《隋唐演义》记载:有一阶段唐太宗李世民情绪很不好,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室外边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宫夜夜不宁。他很害怕,将此事告诉群臣。大将秦琼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如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李世民同意。当夜果然无事。自此以后,便让二将夜夜守卫。后来李世民念及他们彻夜辛苦,于是吩咐画师,绘二将军真容贴到门上。以画代人,倒也顶事,邪祟自息。民间沿袭,遂成为门神。民间旧俗逢除夕,将秦琼、敬德贴在临街大门上,用以避邪驱灾,纳福迎祥,保佑合家平安。这个传说中的门神一直延续到现在,许多人家至今每逢春节都要在大门上贴秦琼、敬德门神。

    贴门神是中国年特有的传统文化风俗之一。每逢除夕,人们便把旧门神撕下来,换上新门神。门神顾名思义就是守护宅门的神灵,是我国古代人们想象出来的宅院保护神的统称。过去门神主要贴于大门的门板两侧,主要有“驱鬼避邪”和“祈福迎祥”两类门神,包括捉鬼门神、武将门神、祈福门神等等。一般宅第大门饰武将门神,内室门户贴祈福门神。捉鬼门神一般画着钟馗,武将门神大都为秦琼和敬德,祈福门神多作与福、禄、财神相似的文官打扮。

    正宗的传统门神当属唐代名将秦琼与敬德。秦琼字叔宝,唐初将领,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玄武门之变力佐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后被封为胡国公,是我国古代唯一能与三国关羽并列的义士、良将、忠臣的典范;尉迟恭,字敬德,唐代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城区)人,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了头功,射杀齐王李元吉,并奏请唐高祖李渊降手谕,令诸君听从李世民的指挥,后赐爵吴国公。两人均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去世后都陪葬昭陵。

    繁体的:“門”字,“从二户”(《说文解字》),可知门本两扇,若贴门神画,正好一扇一神。相对于屋主正好是左为秦叔宝,右为尉迟恭。因为根据传说,秦叔宝的武艺和资历都在尉迟恭之上,而且秦叔宝还帮助过李世民降服过胡人尉迟恭。通常叔宝为白脸,留五绺须;敬德为红脸,蓄连鬓须。

    柳毅传书:义重情深传佳话

    “柳毅传书”原本是发生在我市长武县芋元乡柳泉村的一个真实故事,后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化为传奇故事或神话故事。

    相传泾河小龙喜郊游,一次到洞庭龙君那里做客,洞庭龙君见其彬彬有礼,便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泾河小龙娶洞庭小龙女后不久,便露出胡作非为、涂炭生灵的真面目,小龙女劝说非但不听,反而受到婆家虐待将其处罚到荒无人烟的河滩牧羊。

    年复一年,小龙女受尽磨难。落第儒生柳毅返乡路过泾川,遇荒野小龙女,问其缘由,她向柳毅诉说悲惨经历,并求他带信给父亲洞庭君。柳毅义愤填膺,不畏艰难,日夜兼程赶往洞庭湖传递消息。洞庭龙君虽心疼女儿受难,却优柔寡断不敢发兵救回女儿。其弟钱塘君闻讯勃然大怒,率兵讨伐泾河小龙,获救小龙女与家人团聚。钱塘君深感柳毅为人高义,为答谢其奉酒,席间钱塘君见二人眉来眼去,欲撮合之,即令柳毅与小龙女成婚。柳毅传信乃急人之难,本无私心,又碍于间接杀了泾河小龙,怎能娶小龙女为妻?且不满钱塘君之言语傲慢,以老母无人奉养、没有媒妁之言,婉言拒绝,告辞而去。此时小龙女对柳毅早生爱慕之心,自誓不嫁他人。

    柳毅回到家常望河兴叹,小龙女亦对他日思夜想。双方家长为儿女婚姻大事费尽心思:柳母决意为儿寻找媳妇。钱塘君因错手杀了泾河小龙耿耿于怀,化身媒婆前往柳家。最终小龙女嫁给义重情深的书生。有情人终成眷属,柳毅也成为水神。

    这个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历代出现过多种版本,广为流传,唐代有传奇《柳毅传》,宋代有官本《柳毅大至乐》,元代杂剧《洞庭湖柳毅传书》,明代《橘浦记》,清代《柳毅传书》、《唇中楼》,新中国成立后拍成电影《柳毅传书》。2004年,中国邮政发行了《柳毅传书》4连张邮票一套,分别为“龙女托书”、“传书洞庭”、“骨肉团聚”和“义重情深”。

    “柳毅传书”传说,主要叙述了柳毅历经曲折,苦心营救龙女脱难,并结为夫妻,与当地百姓融融相处,兴学、修水、植桑、养蚕、传授耕织技术,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成为百姓心目中所幻想的典型化身。“柳毅传书”传说故事,在长武本地更是影响深远。这个故事连同柳毅的行踪遗址等等,一切似乎都在默默地向后人诉说着历史文化的巨大变迁。柳毅羽化后,当地百姓感戴他的功德,取村名为“柳泉”,取泉名为“马刨泉”,取井名为“笔蹾井”,昔日龙女牧羊山坡取名为“牧羊山”,山上白石点点,远眺犹如羊群。山中曾生长蓝草,既可药用,又可染布(以上遗址尚存)。之后,在兴龙山修建“龙泉寺”,有僧人主持祭祀。据现遗碑石所载:明代成化年间,当地拔贡赵清,兴动十方信士耆老,募化布施银两,报朝廷敕准,进行修葺。清代至民国十五年曾两次重建圣殿,为柳毅塑像,平时常住7-8名僧道奉祭。每年农历元月十六日举办庆圣庙会,成为传统习俗。建国初,寺庙拆毁,僧道离去。1992年,当地群众在柏树山重修“柳公祠”,塑像奉祭。

    据长武县志记载,清代道光丁酉科举人陈五典(1850年进士,今芋元乡消水村人),曾出任靳县知县,沔阳知州等官,写诗赞日:“原首遥望兴龙山,龙泉长咀探泾水。拔地三环尺无天,古松挺秀绿千般。气象玄妙龙泉寺,神人共话柳毅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7

主题

180

回帖

643

积分

四级

积分
643
发表于 2015-7-17 10: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毅传书  有情人终成眷属。。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