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管理

所属分类: 服务 站务管理

本版主题: 14374

今日更新: 1

论坛公告、故障申报、疑难解答、网友其他求助处理。
发布新主题

春节要玩火,这里最正宗了

0 / 2304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0

回帖

6

积分

一级

积分
6
发表于 2015-2-9 11: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时候过的年,总是那么多姿多彩,值得期待。而在传统民俗逐渐淡去的今天,想找回那份精彩已经变的非常困难,好在还有这些地方还保留着最传统的民俗,春节想去有年味的地方找寻儿时的欢乐,这些“火爆”的地方可都是不错的选择呢。
  河北蔚县打树花
  每到正月左右,蔚县打树花的宣传广告便在张家口周边铺天盖地的出现了,那一幅黑夜里金花漫天飞舞的画面,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去。原本是穷人嘉年华的打树花,发展到今天,俨然成了蔚县正月旅游的金字名片。
  表演时,先将数百公斤生铁用炼铁炉化成铁汁,表演者用特制勺子将铁汁奋力泼洒在坚硬冰冷的砖堡墙上。一千多摄氏度的铁汁炸裂后爆发出万朵火花,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树花”。“树花”千姿百态,万花奔腾。“火树银花不夜天”,表演艺人们的精湛技艺和勇敢精神,使观众群情激奋,掌声雷动,欢声震天。
  关于打树花的由来,当地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城门上有五颗魁星,村里人为了来年能使村子多出几个秀才,便用生铁熔化成铁水,雇民间的艺人,去打树花。铁水全部落在五颗魁星上,才能表示来年中的秀才多。所以对打树花的艺人要求非常高,不仅力气要大,能把6公斤的柳勺带铁水一次又一次地扬到高空,还得要扬的准,扬的艺术漂亮。其实,无论怎样的版本,都表达了一种祈福的心愿。
  观看地点:河北蔚县暖泉镇树花广场
  观看时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十七
  河北涿鹿绕花
  河北蔚县的“打树花”几乎家喻户晓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三祖圣地涿鹿除了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民俗活动也有很多,其中就有和“打树花”相类似的民俗活动——绕花。
  表演绕花的艺人们用一根钢丝绳子,将一个装满铁屑、木炭、焦炭的圆柱状铁丝笼子捆绑在一根2米高的硬木花杆顶部,然后将花笼内的燃料点燃,由几个力气大的艺人协力摇动,花笼围绕花杆快速旋转,越转越快,花笼内的木炭、焦炭急速燃烧,化铁为水,飞溅而出,甩向场地四周。
  涿鹿的绕花大约起源于清朝末年。当时一位智慧的老羊倌常年在深山放羊,夜晚总是遭受野兽侵袭,遭受重大损失。为了保护人畜安全,他想出一个烧炭甩花驱赶野兽的戏法,不但吓跑了野兽,也为单调的牧羊生活带来了极大乐趣。后来喜欢绕花的群众越来越多,还不断有人来向老羊倌拜师学艺,绕花技术代代相传下来。经过几代老艺人对花笼和燃料配方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绕出的火花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最终形成现在流星四射的瑰丽艺术效果,逐渐被山区人民采用来在庆祝重大节日和文艺演出时打场子,甚至当作了过年节时的燃放烟花。
  观看地点: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
  观看时间:正月十五左右进行,晚上观看更壮观
  河北涿州花灯节
  正月十五看花灯,是很多地方的老传统,但是你知道吗?河北涿州的花灯节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据说,涿州花灯节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因坐落在涿州南北大街中间的“通会楼”而得名,清末民初时列为涿州八景之一,称作“通会灯市”,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活动。
  如今的花灯节更是涿州市一年一度的盛会,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涿州城内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齐放,银花共开,千家万户,燃烛通宵。
  观看地点:河北省涿州市
  观看时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山西长治武乡顶灯
  画着狰狞的脸谱头顶花灯——别惊讶,这种奇特的社火形式每年正月都会在山西长治武乡境内上演。而这项活动的名字正好取自表演地点,故称为“武乡顶灯”,如今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中。
  至于这项活动的起源,要追溯到五胡乱华时期。根据武乡县志记载,当时的统治者经常在夜晚偷袭后来的后赵皇帝——石勒所在的部落,将抓到的人当做奴隶。为了反抗统治者的压迫,石勒让大家把头剃光,在脸上和后脑勺勾画上狰狞的脸谱,头上顶一盏油灯,抓人的官兵们看到后以为见到了鬼怪,惊恐万分,奔逃避让。这一特色的民俗,也逐渐流传并被保留了下来。
  武乡顶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独有的化妆形式——表演者无论正对或背对观众时,都会露出一幅或威武、或狰狞、或诙谐的面孔。随着节奏的变化,顶灯表演队形主要“大穿堂”、“九曲星”、“蛇蜕皮”等,如游龙戏珠,似蜿蜒蛇行,令人眼花缭乱,表演步法以传统秧歌舞十字步为主,讲究快跟快上、快进快退,被当地人称为“不拉场”。
  观看地点: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境内
  观看时间:农历正月元宵节
  云南彝族阿细跳火
  彝族阿细人崇尚火,从出生时在火塘边进行的命名仪式,到与火离不开的各种活动,一生都与火结缘。他们认为,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熟食,驱走了凶猛的野兽,因此把火尊为神。
  传说远古的阿细部落没有火,阿细的祖先不仅吃的是生肉,还时常遭受野兽的侵袭。一次水灾过后,一位名叫木邓的先民坐在一根朽木上,用木棒在上面又钻又磨,渐渐地,终于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取到了火种。自此,阿细人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莽荒时代,五色土地上的庄稼才得以熟食。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于是阿细人把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木邓赛鲁”当作“火神”祭祀,一代又一代沿袭了下来。
  祭火节意味着污秽邪魔已被火烧尽,“火神”会保佑来年收成有余、人寿年丰。随着粗犷奔放的大三弦声响起,不分男女老少,村民们全都跳起了这块土地上诞生的“阿细跳月”,尽情宣泄一年中最大的渴望与快乐。近年来由于游客众多,阿细跳月舞蹈已经很少在祭火节上表演,被搬上正规舞台面向世界,所以我们在祭火节上看到的表演通常是大家一起狂欢的“群魔乱舞”了。
  观看地点: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西一镇
  观看时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是阿细祭火节的正日子,但是从节前两天就开始一些表演。
  是不是觉得,如此正宗而大胆的玩火表演,才像是小时候过年呢?温馨提示:去观看表演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安全区域,以免沾到燃料灼伤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