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交流

所属分类: 论坛 市民交流

本版主题: 46177

今日更新: 0

投诉爆料、建言献策、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经济文化、求助互助、咸阳论坛。
发布新主题

社会心理分析:元芳,此事你怎么看?

2 / 4750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8

主题

464

回帖

800

积分

四级

积分
800
QQ
发表于 2012-10-19 15: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导读:“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短短1天时间,李元芳就被微博网友“问候”了250万次。“大人,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没错,那到底这个秘密是什么呢?
111.jpg 剧情回放: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碰到案件时,总喜欢问副手李元芳 “元芳,此事你怎么看”。有网友截图总结,4部《神探狄仁杰》中,“元芳,你怎么看”已成为狄大人的口头禅,而李元芳的回答也挺固定化,“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 “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
这一惯有的片段,也因此被网友吐槽,并模仿形成了“元芳体”。短短1天时间,微博上询问“元芳”的信息就多达250万次。
222.jpg 有优越感、自信人群更爱问 “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体为何突然走红?
从心理学层面看,“元芳体”迅速走红,与广大网友心理、性格有直接关系。
心理咨询师欧阳旭伟分析,都市人心理压力大,通过这种自娱自乐的方式在集体中找到共鸣与归属感,而爱说“你怎么看”的人,大多心理上有优越感,性格上也较为自信。

问 “元芳,你怎么看” 的五种心理分析
第一种情况:有取笑嫌疑
333.jpg “提问时,自己已经有了独特的观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这种人大多比较自信,为了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独到见解,故意不先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采取先提问的方式。以此彰显与众不同,同时也有取笑别人的意思。

第二种情况:怕被取笑
444.jpg “有了一定观点,但不明确,怕事先说出来存在风险,有失威信!”
这种人对自己的观点不是很自信,或一时无法完善归纳总结,就试图通过询问他人,从别人的观点中获取有用信息。


第三种情况:不懂装懂
555.jpg

“心中无任何观点,但不愿承认自己不懂!”
这种人提出“你怎么看”,试图从别人的答语中寻求答案。比如:个别领导对有的东西一窍不通,几乎说不出任何看法和意见,但又不愿让下属看出自己的不懂,故意问“你怎么看”。

第四种情况:加深印象
666.jpg

课堂上,老师大多喜欢问学生“你怎么看”或“你有什么想法”。一方面,这是为了让学生紧跟教学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在自己公布答案后,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印象。
第五种情况:征询对方意见
777.jpg

“自己暂时没有观点,向对方征询意见!”
这种情况看似最为合理,但在职场中较为少见。

说这话的大多是多血质气质的人
888.jpg 问‘你怎么看’的人,大多数是多血质气质的人。比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会讲这种话的人。而性格过于外向、急躁的人就不会,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他没有那种耐性,等待别人的回答,而是希望用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别人!另外,性格过于内向、抑郁的人也不会这样问,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什么事都闷在心中,不会讲出来,也不会询问别人的意见。

心理性决定流行语很快被取代
999.jpg
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了!你幸福吗?……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一句话说1遍是随意,重复3遍就显得有趣,若10个人都在说就变得很搞笑了,从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也折射出都市人生活、工作压力大,用这种自娱自乐的方式舒缓压力。

随着新的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你怎么看”就会被取代。一个网络流行语最多不超过1个月,一般持续时间就只有几天,因为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性决定的。

元芳,对于本文的内容,你怎么看?

还有一天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