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交流

所属分类: 论坛 市民交流

本版主题: 46177

今日更新: 0

投诉爆料、建言献策、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经济文化、求助互助、咸阳论坛。
发布新主题

葡萄树下的故事

2 / 7136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9

主题

3669

回帖

4112

积分

五级

积分
4112
发表于 2012-8-20 10: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夕节现在已没有人过了,牛郎织女郑仙顿的故事也远了,我不知会背诵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对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的能有几人。现代爱情是需要朝朝幕幕的,男女主人公长相撕守,还会闹出婚外恋,包二奶,傍大款的悲剧,别说让他们一年一相会,不定什么时候打了离婚报告,拜拜了呢?
  在上个世纪的时候,七夕可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的情人节,那美丽的故事,常常被乡下的老太太咀嚼得充满诱惑。七夕的晚上,等月亮出来以后,悄悄的坐在葡萄树下,你就会听到牛郎织女的谈话,他们倾诉相思,伤痛别离。这话一代代的传下来,一
殤之记忆代代称颂,好像爱情的咒语一样,在人们的心中萦绕,占据了每个男女的爱情观念、爱情道德,也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坚贞感人又美丽的故事。
  七夕的晚上,母亲会将一个芦苇编的大席铺在我家葡萄树下的地上。葡萄树就在我家的院子里,村子里有葡萄树的人家不多。隔壁四邻的女孩都会来到我家的葡萄树下,并会带着她们制的巧仙,她们要在母亲的指点下掐巧。大嫂会组织起女孩子,她们要在葡萄树下摆好香案供上巧娘娘,放一大碗水,献上果品,然后手拿香烛,三跪九拜。这时在场的人
佳期如梦建的。里边品位人生都会唱起一首歌谣:“六月六日生巧来,七月七日掐巧来,长大的姑娘盼巧来,生出巧手织巧来,七姐七姐你下来,把你巧手也带来,给我的姐姐教巧来,巧的给个花样子,拙的给个鞋样子,灵的学会绣龙风,笨的从此变灵醒。”唱完,姑娘们一个个插上香,从供着的巧娘娘上掐一点豆芽杆,扔到水碗里,看豆芽的美否,定姑娘的巧拙。那巧娘娘是阴历六月六抓把豆,放到缸里生出的长豆芽,用红布裹了。大嫂和母亲为了鼓励这些女孩子,都会说她们巧,得到了七姐的教导。因此,我们那里人把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
  掐完巧后,她们继续坐在树下,吹了供灯,静静地等月亮出来以后,悄悄地偷听牛郎织女的情话,我曾怀着好奇的心情下决心等,想听听他俩倾诉衷肠。我想我们那里有偷听新婚之夜夫妻对话的习俗,大概也源于此,因此新婚夫妻新婚之夜是很少说话的,有话也不敢大声说,而新婚夫妻的父母不但不过问,还要鼓励小伙媳妇来听,否则他们会认为不吉利,这叫听房,是闹房之后的继续。新房闹完后,主人家会做上饭菜,让听房的人吃饱肚子,等在新房的窗下,偷偷地听见了,再大喊一声,新郎也大喊一声,这房就算听完了,听房人才满意离去。
  我始终没有听到牛郎织女的情话,幼小的我,常常等不到月亮升起来,眼皮就打架,糊里糊涂的进入梦乡,母亲总会把我抱进屋里,等一觉醒来,天已大明。只好留着遗憾和失落,等待来年的七夕。我不知道女孩子们是否真的听到了牛郎织女的谈话,我问,她们总是说听到了,什么话?她们又都笑笑说不告诉你。我只好作罢,但心里更觉失落。
  后来我渐渐的大了,学习也紧张了,以前的推荐升学,变成了考试升学,除了学习,我无心顾及其他。等上完学,参加了工作,回老家一问。母亲说现在已没有人掐巧了,我心里感到一阵空落。社会进步了,科学知识进入了农村,女孩子早早进入学校,知道了宇宙和天体的状态,再也没有人相信有七姐给她们教巧了,巧在于她们的学习,在学校里老师的教导中。也不会有人在葡萄树下傻等着听牛郎织女的情话。而每至七夕,我总会想起三十年前,我坐在葡萄树下过七夕的事来,那情景那人物一一都会浮现在眼前。
终于正常了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401

主题

1027

回帖

8340

积分

六级

夜未央

积分
8340
QQ
发表于 2012-8-20 12: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民俗专家论证,这个美丽的传说发源地其实就在陕西省兴平市。
       据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兴平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据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赵建文介绍,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情节在春秋战国时已渐趋完整,汉代时已有人把它由民间故事整理成诗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陕西兴平是牛郎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现今兴平市东城区子孝村、北门村是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的核心区。牛郎织女的故事,两千年来流传于兴平,其完整性、真实性,体现了中国乡土社会农耕文化,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为了证明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在兴平,兴平市地方志专家翟崇仁先生对此进行了十余年的考证。他说,牛郎的原型就是东汉时期的董永,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五里子孝村西那棵槐树,依然古朴高大,苍劲叶茂,酷似《天仙配》电影中的古槐。市北环路北门东堡,沿高干渠坡下尚存遇仙桥。不少中老年人回忆说,遇仙桥西北半坡处曾有双冢,人称董永、七仙女墓,后在平整土地时平掉了。南位镇董家一位老人曾说:“旧时董家荣轴上端曾有董永、七仙女画像。”董永的住址称董家店。  
        上世纪五十年代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被改编为《天仙配》并搬上舞台,而后有媒体报道董永系安徽人,有位退休干部称在他收藏的《董氏家谱》中还有关于“董永遇仙”的故事。  
        但据翟崇仁先生考证,安徽的黄梅戏《天仙配》只起了个率先编演作用,兴平民间不仅广泛流传有完整的牛郎织女故事,兴平的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原县文化馆馆长薛凡也首肯了《天仙配》的传说是在兴平的说法。兴平还有人文景观遇仙桥、双冢、千年汉槐、仙女湖遗址等,此外还有一年一度的七巧节、七仙女庙会等民俗活动。这些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故事元素在全国绝无仅有,无疑证明了兴平是“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发源地。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9

主题

3669

回帖

4112

积分

五级

积分
41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3: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在兴平啊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