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交流

所属分类: 论坛 市民交流

本版主题: 46177

今日更新: 0

投诉爆料、建言献策、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经济文化、求助互助、咸阳论坛。
发布新主题

{转帖} 中国术道文化复兴之剑道

0 / 6893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主题

84

回帖

916

积分

四级

积分
916
QQ
发表于 2012-7-31 15: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术道文化复兴之剑道


    整理此篇述文,志在呼唤同袍关注术道文化对汉服运动的促进作用,其中剑道又是术道文化中成熟最早、断层最彻底的一门,人多不知剑道源于中国,无论是剑术还是其内涵,中日两国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现谈及剑道必是条件反射为日本剑道,想到中国剑术,就是单手执剑或刀,套路剑舞。此种套路剑舞并非中国传统剑术的原帽。因本人文笔拙劣,且在这方面研究深入的专家学者并不多,故整理出民国唐豪先生与当代武术家马明达教授对于中日两国剑道渊源的考证结果,其篇幅稍长,请有兴趣的朋友耐心阅读。另外在文章最后附上笔者对于复兴剑道的简单方案,该方案立脚于对日本剑道的学习为基础,缓慢开展中国剑道的振兴工作。

jd.jpg

   “剑道”一词出自《吴越春秋》中越女与越王勾践阔谈“何为剑之道”,对剑之道的提出背景是春秋末期短剑技法已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反应,在剑术的基础上,剑士们开始将人格与思想融入剑术之中,由此剑术从技术层面得以迈向理论总结,二者并重的时代。剑与玉共同成为君子和贵族的代表,象征着个体的尊严与品格的尊贵,秦汉以后的士大夫剑术、文章并举,充分发扬儒家对文武兼修的追求,宋朝之后文武的分野造就了剑客侠士与文人墨客的特殊文化符号。
    在谈及剑术的发展前,先一起了解几个简单的概念
剑术:通指春秋前后出现的短、长剑技法,现在人通常理解为单手套路剑术。
剑道:该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末期,主要是指对剑术的理论提升,或是对剑术意境的抽象定位
日本在江户时期,剑术成熟自成体系,在原有中国剑术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并开始沿用中国“剑道”一词作为对剑术的思想领悟泛称。历史上中日两国使用“剑道”一词多是理论层面,实际训练中,仍然使用的是剑术。
击剑:中国传统双手剑练习或竞技形式,日本剑术沿用至今。
单手剑刀:剑(刀)身短、且柄只允许单手把持者是。
双手剑刀(长刀剑):剑身通长80至120厘米,乃至更长,柄长20至30厘米需双手把持者是。
直剑刀:明代之前的中国主流剑刀制式具是直身。
军旅武术:中国传统武术最早多是在军队中传播,其特点注重实战,招数简单有效。
套路武术:唐朝中后期开始成型,兴盛与宋、明、清及当代,主要是民间武家修持。在宋明时期起到传播、保存武术流派作用,具有一定实战能力,晚明之后逐渐走向花架子境地。
春秋时期的剑术与战国之后的剑术相差甚远,剑道思想较之战国时代亦显得简单,《吴越春秋》中越女对剑道的描述更像是具体的剑术技法,思想方面还未有后世深刻、细腻。纠其根本,在于春秋时期为短剑,战国及之后的朝代多为长剑,达到100厘米至120厘米以上,湖南衡阳出土的楚国铁剑,最长者达到了140厘米。如此长剑必须双手使用。短剑是单手持剑,搏斗时注重灵巧,短兵相接主要技法是“刺”,因为这种短剑防御性质大于进攻性质。长剑双手挥动大开大合,技法路数有击、斩、突、刺等。锻造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剑术技法的丰富,高频率战争促使剑术的飞跃成熟,成书于战国的《剑道三十八篇》、《剑论》代表了战国剑道思想的体系化,然早在隋唐二书散佚,“剑道”一词再不为后人提及。“剑仪”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尺寸功能的剑也有了具体的规矩,对剑刀制作技术、品相鉴赏的《相剑刀》也是剑刀极盛之下的相剑指南。



jd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