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根老周 于 2012-7-31 06:19 编辑
告别了紫云楼,看看时光尚早,遂顺山势漫步而行。近赏绿草青青,鲜花烂漫,远眺湖水清幽,景色精致。穿梭于鲜花翠绿之中,陶醉于景色迷离之间,不知不觉便走进了唐诗峡。
唐诗峡是大唐芙蓉园最具大唐文化特色的地方,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展现唐代诗歌文化的的综合性文化景观。本是人工造就的峡谷,却巧夺天工华彩纷呈。谷底溪水潺潺,两侧岩壁上雕刻着众多人像和唐代著名诗人的词句,参差罗列又浑然一体:斗酒呤诗的诗仙李白,神情抑郁的诗圣杜甫,缠绵悱恻的玄宗玉环,惊喜拍照的游客洋人,情态不一神色各异。精选的《长恨歌》、《春江花月夜》等几十首唐诗篆刻于摩崖,辅之以相关的大唐榜书、中国印、瓦当图等多种文化形式补白,与山势奇峻完美结合,形成精神内涵丰富,人文与自然景观情景交融的独特境地。
徘徊于唐诗峡谷,瞻仰巨石上神采各异的诗人雕像,呤诵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唐诗名句,在山水美景里感受着诗情画意,在悠闲自在里怡然于唐风意境。石径上的涓涓细流,有一种梦里曲江流饮的情趣回味。哦,这就是我曾梦里神交日里向往的大唐文豪们么?这就是我从小吟诵至今敬仰的诗魂诗韵么?轻风袭来,秀色拂面。大师的声音似在耳边回响,诗人的容貌如在脑际荡漾。那一个个神情,那一首首美诗,分明是千年的神韵大气磅礴,分明是先唐的激情酣畅放歌!相信每一位游者都会在这栩栩如生的艺术峡谷里触摸到唐诗文化的旷世风采与精髓魅力。 大唐芙蓉园对唐文化的意境展现不仅仅是在唐诗峡,还有展示佛教理念的精彩雕塑。它由茱萸台,经幢以及分布在茱萸台四周的各种释家牟尼佛手印——“法印宝相”等部分组成。“法印宝相”即佛手印,通过佛手的含义,来传递佛教的真谛:我佛慈悲,仁慈为本,诸恶勿作,众善奉行。
释迦牟尼佛手印—钵印 两手大拇指相融成圆,成为钵的形状,或者如法界定印之状,双手重叠,称之为释迦大钵印,钵印、如来钵印、胎藏大钵的印。
释迦牟尼佛手印—安慰印 拇指与食指相捻,其余三指各自伸展如三钴。意在圆满成就;且能成办自他两利的妙行,并远离一切烦恼。
经幢 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因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是源于古代的旌幡。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