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交流

所属分类: 论坛 市民交流

本版主题: 46177

今日更新: 0

投诉爆料、建言献策、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经济文化、求助互助、咸阳论坛。
发布新主题

盛夏记忆:鸟语花香总关情(1)

3 / 4417

该用户从未签到

809

主题

2455

回帖

1万

积分

七级

真实与虚拟并存

积分
10643
发表于 2012-7-22 16: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_8448.jpg IMG_8447.jpg IMG_8446.jpg IMG_8445.jpg IMG_8482.jpg IMG_8480.jpg IMG_8462.jpg IMG_8450.jpg IMG_8527.jpg IMG_8506.jpg IMG_8504.jpg IMG_8502.jpg IMG_8530.jpg IMG_8497.jpg IMG_8496.jpg IMG_8490.jpg IMG_8484.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孤天风灵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1

主题

234

回帖

522

积分

四级

积分
522
QQ
发表于 2012-7-22 16: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漂亮的图,不错不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岁月无痕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09

主题

2455

回帖

1万

积分

七级

真实与虚拟并存

积分
1064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6: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见的湿地水域鸟类(下)
[ 作者:齐 欣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695    文章录入:sandy8 ]

与水生动植物相伴的水鸟在河湖水区,可以看到游禽、涉禽和一些在水边的大树或灌丛中生活的鸟类,譬如小鸊鷉、翠鸟等。尤其在春夏之时,会看到栖息在水生植物上的苦恶鸟、黑水鸡等。
黑水鸡、白骨顶、苦恶鸟为鹤形目秧鸡科中的常见鸟类。秧鸡类与鸻鹬类最大区别是嘴,秧鸡多为短嘴。黑水鸡和白骨顶既会游泳,又会涉行。

黑水鸡又被称为红骨顶、水鸡,属于秧鸡类
水鸟,体型较扁,羽毛大半纯黑色,背部沾褐。嘴红、端部黄,额甲鲜红。腿为黄绿,胫骨根部则为红色。常在水中慢慢游动,行动隐蔽,惧怕见人。叫声为响而粗的嘎嘎声,很急促也很好听,它有着较高的科研和经济利用价值。


苦恶鸟仅有两种,即红脚苦恶鸟和白胸苦恶鸟。其实苦恶鸟并不是想像中凶恶的鸟,“苦恶”是对其叫声的描述,其形态很像瘦瘦的母鸡。
红脚苦恶鸟脸及胸青灰色,腹部及尾下褐色。幼鸟灰色较少。眼红色,嘴黄绿,脚洋红色。性情羞怯,多在黄昏活动;虽飞行无力,却一有风吹草动,就隐匿于低矮苇丛。尾巴有一个经典的动作——不停地抽动。在我国仅分布于贵州、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数量不多。但在我国长江以南山的山区稻田为地区性常见鸟,繁殖于多芦苇、多草的沼泽。清晨和傍晚常能听到苦恶鸟“苦哇—苦哇—”的鸣叫,繁殖季节从早到晚几乎都可听到,其叫声单调迟缓。
白胸苦恶鸟头顶及上体青灰,面部、上胸腹
部白色,下腹及尾下棕色。脚长尾短,头尖嘴长,嘴端绿色,嘴角有一段红色。通常单个活动,偶尔两三成群,极怕见人,但已和人类共处了数千年。与喜爱在水面觅食的黑水鸡、骨顶鸡不同,白胸苦恶鸟虽然也有很强的游泳能力,但是它更喜欢在浸水的草地、近岸的高大梃水植物丛间走动觅食,走动时也总是轻轻抽动短短的尾巴。有时候在开阔草地带进食,这种对开阔地的偏好使它们成为最常见的秧鸡。白胸苦恶鸟的食性很杂,不但觅食各种水生植物嫩芽和籽实,也捕捉水生昆虫以及鱼虾、青蛙等小动物,甚至还跳起叼捉头顶飞过的蝴蝶、蛾子、蜻蜓,甚至追扑青草丛中的蜥蜴蝗虫。

鸊鷉目中的鸊鷉科有5种鸟类,包括小鸊鷉、凤头鸊鷉等。
小鸊鷉俗名水葫芦(网上交流很多人干脆写成小
pt),体小而矮扁的深色,头顶及颈背深灰褐,上体褐色,下体偏灰,最明显的是黄色嘴斑。善于游泳和潜水,觅食方式是潜入水中啄鱼捕食。不善飞行,在陆地上行走更是糟糕,给人的印象是一边拍打着翅膀、一边双蹼以极高的频率踩水,“水上飘”的绝技是区别于鸭类、潜鸟的主要方法之一。此外鸭类在水中漂浮时,尾巴明显外露,而小??的尾巴则在水中,像葫芦似的浮着。


凤头鸊鷉形体比小鸊鷉大许多,上体羽纯灰褐,下
体色淡近白,颈修长且向上直立,通常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头枕部有一撮深色冠羽;栖息于水草繁茂的河湖内,多见单个在水中分散活动,不善飞,极善潜入水中捕食小鱼虾。繁殖期成对作精湛的求偶炫耀,两相对视,身体高高挺起并同时点头,有时嘴上还衔着植物。


鸥科鸟类中,常见的有红嘴鸥、须浮鸥等。全世界的鸥鸟分为6科132种,我国有5科48种,占全球鸥鸟种数的36%。鸥鸟类是最适合在大洋上飞行漂泊的海鸟族群,羽色主要由白、灰、黑三色搭配,大多数鸥鸟体色以白色为主。其特征为双翼狭长,嘴形强直而侧扁、尖端稍弯曲,脚短而裸露,飞行时常快速拍翅,尾羽呈分岔状。鸥鸟几乎遍及世界上的各种水体,不管是海洋、淡水湿地还是咸水湖,都有鸥鸟的踪迹。不过,鸥鸟部分种类在野外的辨认比较困难,因为从幼鸟到成鸟有多种羽色变化。
须浮鸥最常见的燕鸥,总体印象是体型略
小、浅色。嘴较长且红,脚红色;繁殖期头额黑色,胸腹灰色,非繁殖期额白,头顶有细纹,顶后及颈背黑色,下体白,翼、颈背、背及尾上覆羽灰色。幼鸟似成鸟但有褐色杂斑。叫声沙哑断续,喜结小群活动,偶成大群,常在漫水地和稻田上空觅食,或低掠水面飞行。它的飞行速度极快,从它在空中盘旋、定位,向下查看水中猎物,然后俯冲入水,叼起水中小鱼,很快飞走,动作非常快速敏捷。须浮鸥在孵卵期有可能直接攻击人类或其它鸟类,这个期间若靠近会感觉到其强烈的不满和敌意。


红嘴鸥嘴型前端较尖,颜色为红色,故名。成鸟冬羽与夏羽的头部颜色差别比较明
显,夏羽头部黑褐色,颈和胸、腹部及尾羽均为白色;背和肩羽及翅上覆羽银灰色。冬羽头部白色,耳羽和眼先沾灰黑色。幼鸟与成鸟不同的地方是翅膀色泽,翅膀上满布棕褐色斑纹。停栖时,双翅恰好收覆在白色的尾部上,观察时常误以为尾羽是黑色。在湖泊、河口群聚活动(夏天三、五成群,冬天集大群),生性活泼,不怎么怕人。休息时选择潮间带、河边的石头或人工设施栖息。飞行能力强,常以滑翔方式翱游,喜欢成群在水域上空相互追逐嬉戏。食性广,鱼类、虾蟹、昆虫、泥质滩地中的蠕虫,都是其觅食的对象。与多数鸥科鸟类一样,红嘴鸥除繁殖期外,通常没有固定居所,随着食物、气候的变化四处迁徙。它们在东北及新疆、内蒙古湿地繁殖,冬季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水域湿地越冬。

黑尾鸥夏羽头、颈至胸部以下皆为白色,
背部及翼上整体暗灰色。腰及尾羽白色,尾羽末端具宽大的黑色次端斑。嘴、脚黄色,嘴尖端依次为红色斑和黑色环带。冬季头顶及颈背有深色斑点。第一年度冬多沾褐。栖息于近海岛屿、岩石裸露的海滨以及内陆海域。以水面上层鱼类为食,也吃虾、螺蚌、软体动物及水生昆虫;也常尾随船只,取食废弃食物。


佛法僧目翠鸟科中,常见有普通翠鸟、白胸翡翠、斑鱼狗、冠鱼狗等,我国有记录5属11种。翠鸟是鸟中的精灵,大部分的喙又长又尖,非常适于捕捉鱼类,故个个都是捕鱼高手。它们常年生活在水边,静伏于池塘边的岩石或矮枝上,窥伺游近水面的鱼虾、水生昆虫,一旦发现目标就扎入水中捕鱼,瞬间便衔着猎物返回原处,将嘴中的鱼抛起,整条吞入口中,整套动作十分优美熟练。人们很难发现翠鸟科的鸟巢,因为它们的巢都筑在河流、小溪的堤岸上很隐蔽的地方,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
普通翠鸟一种独特的水陆两栖鸟类,个
体不大,头大体小,羽翠蓝色,腹羽棕色,腿及尾羽短小,嘴形尖直而粗大似凿。当沿着静静的河岸走,若有一道泛着绚丽青绿色的光闪电般地掠过,那一定是普通翠鸟的身影,其飞行的模样很像一架隐形战斗机。


白胸翡翠美丽的特征是头部棕色,背部宝蓝亮丽,腹
部橘红,胸部纯白,漂亮艳丽的体羽令人过目难忘。


翠鸟科中,带“狗”字号的中国有冠鱼狗和斑鱼狗2种,前者分布较广,后者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有的专家则把佛法僧目翠鸟科和佛法僧目鱼狗科分开,《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就是把“翠鸟科”和“鱼狗科”分开的。鱼狗与其他翠鸟相比,羽毛色彩有明显的区别,前者黑白分明,后者色彩鲜丽;此外前者显得张扬一些,飞得高一些。
普通鸬鹚俗名黑鱼郎、水老鸦、
鱼鹰等,与鹈鹕等同属鹈形目,是一种大型食鱼游禽。一般体长60~80cm,能体几乎黑色,并泛紫色金属光泽;双翅带青铜棕色,肩羽呈鳞片状。繁殖羽下肋部有一块斑,头及颈部有许多白丝状羽。尾羽灰黑色,羽干基部呈灰白色。眼翠绿色,脚黑色。嘴粗长且具钩端,尖端褐色,下嘴基部灰白色,而裸区及喉暗红色,嘴下有一大喉囊。
全世界鸬鹚共有39种,我国有5种,分别是普通鸬鹚、绿背鸬鹚、海鸬鹚、红脸鸬鹚和黑颈鸬鹚,它们当中又以普通鸬鹚最为常见。栖息于大江南北众多的湖泊、沼泽等水系中,喜成群活动,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且食量很大,每天至少能吃掉400g的鱼,也吃蛙类、蝌蚪、虾和其他甲壳类海洋动物。善于潜水,觅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潜水,在水下追捕猎物,有时也常站在水中或岸边的树杈上等候食饵的到来。该鸟生性不惧怕人,可被驯养捕鱼,在我国南方可以看到经过驯养后驱使其捕鱼的场景。


斑鱼狗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1

回帖

25

积分

二级

积分
25
发表于 2012-7-25 11: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稍等啦











太阳城娱乐城sun968.com 沙龙国际188salong.com 百乐洋baileyang.com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