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闻仅授权华商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和凤凰网转载,其他转载须联系授权,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本来是出于好心救人,反被指成是肇事者,救人者赵吉涛提起这件事很是生气
17日晚9时许,王辉应伙计赵吉涛之邀,连同另一位女性朋友共三人骑着一辆摩托车,前往附近的度假村唱歌。当他们骑到兴平市西吴镇马村农发路时,发现一位满身是血的男子侧躺在路上,连忙报警并拨打急救电话。然而,随后赶来的伤者朋友却认为他们是肇事者。最终他们的车子也被交警拖走。
尽管警方目前已证实三人助人为乐,但经过这么一折腾,救人者表示以后救人要三思。
遭遇
施救却被指成肇事
兴平人王辉今年42岁,7日前在西橡街道开了一家十字绣店。17日晚9时许,朋友赵吉涛邀请他和另一位女性朋友共三人,一同前往附近的一个度假村唱歌。
“本来我不想去,朋友再三劝说,就坐着他的摩托车一块去了。”王辉说,临走之前因嫌度假村话筒不好,他还不忘取来自己花了2000多元购买的专业话筒,随手拿着。
9时40分,车子行驶至兴平市西吴镇马村农发路时,骑车的赵吉涛首先发现,路面中间侧躺着一个小伙满身是血,小伙的摩托车则倒在距离男子三四米的地方。“这个地段比较空旷,没有其他车辆和行人,我们三个没有任何犹豫就赶紧下车,一边保护现场,一边拨打报警电话和急救电话。”王辉说,就在等待急救车的时候,对面驶来一辆电动自行车,车上两人称认识伤者,并指责王辉三人为何将人撞成这样。
“本来打完急救电话,我们那个女性朋友让走,但想着救护车还没来,我和赵吉涛不放心就继续等待。”王辉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对方竟然说他们是肇事者,“我们的车子没有任何被撞痕迹,三人也没人受伤,面对对方的指责我们都很气愤”。
郁闷
歌没唱成车被拖走
几分钟后,救护车将伤者接走,王辉等人仍被伤者朋友要求留在现场等待交警。“交警在勘查完现场后,说要调查情况,将我们的车和事故车辆都拖走了,我们也做了笔录。”王辉说,当时三人也没有带任何证件,还打电话叫了房东做了证明。直到昨日凌晨零时,事故才处理完毕,他和朋友被交警送回位于市区西橡的住所。
据王辉回忆,施救和事故处理过程中,他的手上还一直拿着话筒。“折腾完都凌晨了,我和赵吉涛都没有睡着,两人一直担心如果伤者遭到不幸,无法证实自身清白,恐怕还要被家属讹钱,越想越睡不着,心烦意乱的。”王辉回忆。
昨日凌晨5时,两人早早起床,赵吉涛赶去交警队要车,而王辉也没有心思做生意,索性关了门面。王辉说,这个事情三人都没跟家人说,觉得挺窝囊的,“救个人还惹出这么多事,真是想都想不到。”
王辉回忆,几年前他在户县干活的时候,一位老太太突发心脏病躺在地上,当时老人意识清楚,他在询问了老人的住址和子女电话后,自己雇车将老人送回家中并联系到老人的女儿。事后,老人的家属对他表示感谢,这些都让王辉很欣慰。“人心都是肉长的,这种情况下肯定是要先救人。”王辉说。
结果
交警查明真相还清白
昨日上午,记者陪同王辉前往兴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科询问情况。当时处警的刘警官表示,事发后,他们就赶到了现场,在勘查完现场之后,伤者的朋友怀疑王辉三人撞了人,现场没有其他目击者,按照程序只能先将他们的车子拖回来调查。
刘警官说,一般情况,不能说车子没有被撞痕迹就证明没有发生碰撞。车上人体碰撞、远光灯等影响也有可能造成车祸,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当事伤者说明真实情况或者经过复杂的调查得出结果。
“得知三人原本是在施救这一情况后,我们处理完现场后,就连夜赶到医院对伤者进行问询。”刘警官说,当时伤者已陷入昏迷,但其父亲表示,伤者在清醒的时候说明自己是喝完酒后不慎摔倒的,并且已签字确认,从此可证明这是单方事故。
“查清情况后,赵吉涛已经将车子领走,我们也未收取任何拖车费用。”刘警官说,如若不是这三人,伤者可能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发生意外,警方也肯定了三人的善举。
对话
以后救人要三思
记者:救人的时候有没有犹豫?
王辉:啥都没多想,就看着是条命,得赶紧救。
记者:被人指责心里是怎么想的?
王辉:伤者的朋友刚到现场,就来了句“你们咋把人撞成这了”。听了这句话,当时很气愤,有打人的冲动,后来就觉得委屈。
记者:车子被拖走后啥感受?
王辉:第一个念头就是害怕,万一那人要是发生意外了,家属一口咬定是我们撞的人,索要赔偿就坏了。
记者:这件事情对你产生的影响?
王辉:本来想着就救个人,把人拉去医院,配合交警调查就完了。没想到折腾了这么长时间。期间担惊受怕,歌也没唱成,车还被拖走了,害得一夜没睡,生意都没心思做。
记者:现在事实清楚了,以后要是遇到类似情况,还救吗?
王辉:应该会三思,先观察周围情况,比如有没有其他旁观者、伤者意识是否清楚,情况对我有利的话可能还会去救。
赵吉涛:坚决不管,这一次就够了(昨晚记者再次见到赵吉涛,他表示说不救的时候正在气头上,如果再次遇到这种情况还是会救人)。
记者:感觉很不好受?
赵吉涛:好事做不成啊,高高兴兴去唱歌,救了个人还给自己惹了麻烦。
本报记者 李媛/文 实习记者 文稳翔/图
◎记者手记
莫让救人者心寒
肇事车、伤者、目击群众、呼啸而来的救护车,以及随后赶来的家属,悲痛、焦急以及对肇事者或者逃逸者的愤怒,是大多数人都见过的场面。
然而,有另一种场面:面对伤者,有毫不相干的路人冲到前面,抢救伤者、报警、打120,守候伤者并等待救援。
或惨烈或悲壮,或温暖或感动。
王辉救过两次人,第一次,他将老人从路边扶起并送到其儿女手中,得到感谢他很欣慰;第二次,空旷的路边,他和朋友保护伤者并拨打急救电话,不料却遭到伤者朋友的指责和质疑。都是助人为乐,境况却大为不同,陡然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尽管伤者承认自己摔倒,交警认定单方事故。但对三位施救者而言,对救人这件事却产生了阴影:一个说还是会救,一个说视情况而定。
面对惨烈的车祸现场和受伤的亲人,亲友焦急和愤怒的行为我们能够理解,当然我们也不苛求亲友遇事保持绝对冷静。但我们希望,亲友达到现场后先询问事发情况,对事故作出初步判断。不要让王辉这样的救人者感到心寒,如若这样,以后他们可能会变得冷漠,不再伸出援手,这样的情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看到的。
你我都有可能变成弱者,请善待每一位温暖的施救者,因为不知道哪一天,我们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采访中,刘警官坦言,有些时候,即便是去救人,但现场没有目击者证实,而伤者又昏迷或者遭遇不幸的话,那么事故责任就很难界定。也就是说,在那样的情况下,从警方的角度看来,判断救助者有没有肇事,是一个难题。因为并不是只有碰撞才会肇事。而这,也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或许,在法律之外,道德和良知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本报记者 李媛
相关话题:男子摔倒路中央有人想扶却被众人“劝说” 片刻间摔倒男子被两车碾过
|